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内涵、总体框架与实践路径
其他题名Intelligent Technology Enabling Education Evaluation:Connotation,Overall Framework and Practice Path
刘邦奇1,2; 袁婷婷1; 纪玉超1; 刘碧莹1; 李岭1
2021-08-05
发表期刊中国电化教育
ISSN1006-9860
卷号No.415期号:08页码:16-24
摘要智能技术赋能为教育评价变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评价融合创新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选择。据此,对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研究,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管理工程领域的智能综合评价和教育评价领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本质是基于智能技术对传统教育评价的突破与创新,通过解构、重构形成新的教育评价模式,具有科学化、多元化、立体化、最优化、精准化等主要特征。助力教育评价的智能技术及应用由"5+1"的总体框架(基础层、技术层、平台层、应用层、用户层5个层次结构和1个保障体系)构成。通过智能技术赋能"四个评价"的具体场景应用,采取理念引领、标准规范、主体关照、数据驱动、专业支持等整体推进策略,打造智能化教育评价生态体系。
关键词智能技术 赋能 教育评价 总体框架 实践路径
URL查看原文
收录类别北大核心 ; CSSCI ; AMI
语种中文
资助项目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年度智能教育开放课题重点课题“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因材施教与教育治理”(项目编号:iED2020-Z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原始文献类型学术期刊
中图分类号G434
转载人大复印资料
自定义期刊CSSCI核心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s://ir.nwnu.edu.cn/handle/39RV6HYL/70906
专题实体学院_教育技术学院
作者单位1.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
2.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第一作者单位教育技术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邦奇,袁婷婷,纪玉超,等. 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内涵、总体框架与实践路径[J]. 中国电化教育,2021,No.415(08):16-24.
APA 刘邦奇,袁婷婷,纪玉超,刘碧莹,&李岭.(2021).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内涵、总体框架与实践路径.中国电化教育,No.415(08),16-24.
MLA 刘邦奇,et al."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内涵、总体框架与实践路径".中国电化教育 No.415.08(2021):16-24.
条目包含的文件 下载所有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内涵、总体框架与实(1545KB)期刊论文出版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下载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邦奇]的文章
[袁婷婷]的文章
[纪玉超]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邦奇]的文章
[袁婷婷]的文章
[纪玉超]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邦奇]的文章
[袁婷婷]的文章
[纪玉超]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内涵、总体框架与实践路径.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