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污名化的内隐效应:概念抑或病状
王沛1; 李建升2; 孙连荣3
2008
发表期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ISSN1005-3611
卷号16期号:6页码:630-633
摘要目的:旨在探讨艾滋病概念和艾滋病人的病状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在艾滋病污名化过程中的作用,以期能在初步揭示其内隐运作机制的基础上,为减小公众对艾滋病人的消极态度或偏见、改善艾滋病人的社会心理生存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内隐联想测验,结合缜密的实验设计。结果:①艾滋病概念、病状分别对艾滋病污名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但二者的交互作用最终决定艾滋病污名的形成;②在污名化过程中,艾滋病概念起主要作用。
关键词艾滋病 污名 艾滋病概念 艾滋病病状 内隐联想测验
URL查看原文
收录类别CSSCI
语种中文
原始文献类型学术期刊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s://ir.nwnu.edu.cn/handle/39RV6HYL/44435
专题实体学院_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
直属单位_继续教育学院(甘肃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办公室、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兰州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中心)
作者单位1.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34;
2.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3.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沛,李建升,孙连荣. 艾滋病污名化的内隐效应:概念抑或病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6):630-633.
APA 王沛,李建升,&孙连荣.(2008).艾滋病污名化的内隐效应:概念抑或病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6(6),630-633.
MLA 王沛,et al."艾滋病污名化的内隐效应:概念抑或病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6.6(2008):630-633.
条目包含的文件 下载所有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艾滋病污名化的内隐效应_概念抑或病状.p(274KB)期刊论文出版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下载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沛]的文章
[李建升]的文章
[孙连荣]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沛]的文章
[李建升]的文章
[孙连荣]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沛]的文章
[李建升]的文章
[孙连荣]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艾滋病污名化的内隐效应_概念抑或病状.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